柴窑位居诸窑之冠,由于现今不见其传世品,人们无法目睹她的芳容和威仪。然而,古人目击柴窑的证词,
像“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确为我们
想象柴窑的模样提供了线索。仔细研究柴窑的这些特点,就会发现其核心是柴窑的釉色。青如天是指釉
的颜色,明如镜是指釉的亮度,滋润细媚,有细纹是指釉的另外特征, 薄如纸和声如磬也间接与釉的质
量有关。可以说,柴窑釉色甲天下,正是这种异于其它窑的釉色而使其居诸窑之冠!
一些人认为柴窑既然位居诸窑之冠,就一定会在各个方面,如器型,绘画,雕刻等瓷器装饰方面也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种高,大,全的逻辑只能是蠢者的臆想。在短短的五,六年里,后周的瓷器工作者能研制出独特的柴窑釉色,已是天大的了不起的成就,那有时间和精力去在其它方面再创新。退一万步讲,就是有时间和精力,也无法在器型,绘画,雕刻等瓷器装饰方面达到令其它窑仰视的高度,因为,这些方面很容易仿制。
人的灵魂在深出,瓷器的灵魂在外表。简单地说,釉色就是瓷器的灵魂。柴窑瓷是在后周国家领导人柴荣皇帝亲自过问下研制成功的,柴荣是懂瓷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要想在瓷界,技压群芳,独领风骚几百年,非得在瓷器的灵魂深出闹革命不可!于是,经过深思熟虑才提出“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的釉色创新要求。后周的瓷器工作者不负国家领导人的厚望,成功地研究出了独特的釉色,成全了千年瓷霸伟业。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的釉色,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天蓝色,有无这种天蓝色是寻找和判断瓷皇水准柴窑的首要条件,不具备这一条件者绝不是柴瓷,因为这是后周国家领导人定的色!有些所谓专家根据古文“制精色异,为诸窑之冠”,说柴窑颜色有多种,这纯粹是胡扯!其目的是将自己的藏品与柴窑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此处色异指的是柴窑美妙的天蓝色不同于或者说异于其它窑色。大清领导人乾隆皇帝也没见着真柴窑,他所描述的柴窑内容基本上是照着狸猫说太子,不足为信。
“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的古人目击柴窑的证词也是为历代仿家出的一个开卷考题。遺憾的是,一千多年来,竟没有人能仿制出真正的柴瓷,一代代地交白卷。时至物欲横流之今日,仿柴瓷器如雨后野草般地冒出污泥,冲进各色媒体,有的被当作证物为柴窑画像,有的登堂如室成了研讨会的主题。庆幸的是大多数国内瓷界专家们没有趟这滚滚发柴(发现柴瓷)混水,未给假柴窑背书因而保住了名节。笔者在视频上看了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的《片柴值千金》,里面有个河南的专家把明显不是柴窑的一个有哥窑开片特征的非天青色瓷片说成是与柴窑特征相符,真是一个贻笑大方的专家雷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