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壶堂收藏的瓷壶
一件件文饰古朴的陶瓷,一个个造型奇特的瓷壶……走进马氏兄弟(马冀良、马冀武)的“万壶堂”,你就进入了一个陶瓷的世界,瓷壶的海洋。 收藏缘起
提到博物馆名字的含义,兄长马冀良介绍到,一方面从藏品上看,他们收藏的瓷壶有数千种,一万多个,所以叫“万壶堂”。另一方面,他们对陶瓷的爱好是受其外祖父的影响。马氏兄弟的外祖父叫王义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收集了大批的瓷器,并开设了“万福堂”收藏这些瓷器。“万壶堂”也是对他们外祖父的一种纪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马氏兄弟帮助朋友收集一件明初的瓷器,在收集的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中国陶瓷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并下决心要振兴中国陶瓷。而当时,国内介绍陶瓷的书籍很少,全国也只在江西景德镇有一个陶瓷博物馆。马氏兄弟经过考虑,决定收藏瓷器中工艺最全面、最复杂的壶类,借此向公众介绍陶瓷知识,展示中国陶瓷文化。
当时江西景德镇是瓷器最重要的产地,1988年马氏兄弟到景德镇深入了解中国陶瓷,并且亲自建立了自己的制瓷作坊,开始复制研究陶瓷工艺。除此以外,他们还访遍大江南北的古代窑址,搜集各个时期的陶瓷制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2003年,万壶堂陶瓷博物馆终于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参观。如今,马氏兄弟的“万壶堂”已是一座集展示、研究、普及作用于一体的私人博物馆。
“藏”有所成 二十年收集研究瓷器的历史,使马氏兄弟对陶瓷工艺及陶瓷文化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成功的完成了元青花绘画技法研究课题,并利用此技术于1997年组织启功、吴作人、何家英艺术家共同创作了2000余件《纪念香港回归组壶》,以纪念香港回归祖国。
陶瓷收藏中最忌讳的就是买到赝品。马氏兄弟利用多年研制陶瓷的经验,专门向长春的光学仪器研究所定制了一种便携式的偏光显微镜。利用这种显微镜观测陶瓷表面的细微结构,便能区分出真伪。
在收藏陶瓷的过程中,马氏兄弟还积累的丰富的陶瓷知识,经过整理汇总,他们和出版社合作,撰写出版中国第一部《陶瓷艺术大典》,这本书也是马氏兄弟二十年陶瓷收藏的一个汇总。书中全面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历史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为公众收藏、鉴赏陶瓷工艺品提供了依据。
二十年收集研究瓷器的历史,使马氏兄弟对陶瓷工艺及陶瓷文化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成功的完成了元青花绘画技法研究课题,并利用此技术于1997年组织启功、吴作人、何家英艺术家共同创作了2000余件《纪念香港回归组壶》,以纪念香港回归祖国。
陶瓷收藏中最忌讳的就是买到赝品。马氏兄弟利用多年研制陶瓷的经验,专门向长春的光学仪器研究所定制了一种便携式的偏光显微镜。利用这种显微镜观测陶瓷表面的细微结构,便能区分出真伪。
在收藏陶瓷的过程中,马氏兄弟还积累的丰富的陶瓷知识,经过整理汇总,他们和出版社合作,撰写出版中国第一部《陶瓷艺术大典》,这本书也是马氏兄弟二十年陶瓷收藏的一个汇总。书中全面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历史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为公众收藏、鉴赏陶瓷工艺品提供了依据。
收藏缘起
提到博物馆名字的含义,兄长马冀良介绍到,一方面从藏品上看,他们收藏的瓷壶有数千种,一万多个,所以叫“万壶堂”。另一方面,他们对陶瓷的爱好是受其外祖父的影响。马氏兄弟的外祖父叫王义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收集了大批的瓷器,并开设了“万福堂”收藏这些瓷器。“万壶堂”也是对他们外祖父的一种纪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个偶然的机会,马氏兄弟帮助朋友收集一件明初的瓷器,在收集的过程中,他们认识到中国陶瓷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并下决心要振兴中国陶瓷。而当时,国内介绍陶瓷的书籍很少,全国也只在江西景德镇有一个陶瓷博物馆。马氏兄弟经过考虑,决定收藏瓷器中工艺最全面、最复杂的壶类,借此向公众介绍陶瓷知识,展示中国陶瓷文化。
当时江西景德镇是瓷器最重要的产地,1988年马氏兄弟到景德镇深入了解中国陶瓷,并且亲自建立了自己的制瓷作坊,开始复制研究陶瓷工艺。除此以外,他们还访遍大江南北的古代窑址,搜集各个时期的陶瓷制品。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2003年,万壶堂陶瓷博物馆终于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参观。如今,马氏兄弟的“万壶堂”已是一座集展示、研究、普及作用于一体的私人博物馆。
“藏”有所成 二十年收集研究瓷器的历史,使马氏兄弟对陶瓷工艺及陶瓷文化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成功的完成了元青花绘画技法研究课题,并利用此技术于1997年组织启功、吴作人、何家英艺术家共同创作了2000余件《纪念香港回归组壶》,以纪念香港回归祖国。
陶瓷收藏中最忌讳的就是买到赝品。马氏兄弟利用多年研制陶瓷的经验,专门向长春的光学仪器研究所定制了一种便携式的偏光显微镜。利用这种显微镜观测陶瓷表面的细微结构,便能区分出真伪。
在收藏陶瓷的过程中,马氏兄弟还积累的丰富的陶瓷知识,经过整理汇总,他们和出版社合作,撰写出版中国第一部《陶瓷艺术大典》,这本书也是马氏兄弟二十年陶瓷收藏的一个汇总。书中全面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历史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为公众收藏、鉴赏陶瓷工艺品提供了依据。
二十年收集研究瓷器的历史,使马氏兄弟对陶瓷工艺及陶瓷文化也有了自己的见解。他们成功的完成了元青花绘画技法研究课题,并利用此技术于1997年组织启功、吴作人、何家英艺术家共同创作了2000余件《纪念香港回归组壶》,以纪念香港回归祖国。
陶瓷收藏中最忌讳的就是买到赝品。马氏兄弟利用多年研制陶瓷的经验,专门向长春的光学仪器研究所定制了一种便携式的偏光显微镜。利用这种显微镜观测陶瓷表面的细微结构,便能区分出真伪。
在收藏陶瓷的过程中,马氏兄弟还积累的丰富的陶瓷知识,经过整理汇总,他们和出版社合作,撰写出版中国第一部《陶瓷艺术大典》,这本书也是马氏兄弟二十年陶瓷收藏的一个汇总。书中全面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历史和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为公众收藏、鉴赏陶瓷工艺品提供了依据。